中国老妇另类xxxx_久久精品国产福利电影网_国产精选一区二区_国产大片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歡迎您進入婁底市交通建設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法制法規

Security

▼ 政策法規

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運用金融政策助推集團健康發展

2017-12-15 16:58:52      點擊:

  2017年7月14-15日,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李克強總理主持會議并就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提出明確要求,馬凱副總理作了總結講話。會議的主要精神主要體現在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中。


  一、習總書記講話的主要內容 

  這次召開的全國金融會議展現出中國金融改革"頂層設計"的膽略、氣魄和格局,為中國實現"金融穩、經濟穩;金融強、經濟強"的發展目標奠定了基礎。

  習總書記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習總書記在講話中科學分析金融工作面臨的形勢與任務,肯定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改革發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業保持快速發展,金融產品日益豐富,金融服務普惠性增強,金融改革有序推進,金融體系不斷完善,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雙向開放取得新進展,金融監管得到改進,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的能力增強。

  提出了金融工作必須要完成好三大任務,那就是: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

  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四項重要原則:第一,回歸本源,服從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第二,優化結構,完善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體系。要堅持質量優先,引導金融業發展同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促進融資便利化、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保障風險可控。第三,強化監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能力。要以強化金融監管為重點,以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為底線,加快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完善金融機構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建設,加強功能監管,更加重視行為監管。第四,市場導向,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完善市場約束機制,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加強和改善政府宏觀調控,健全市場規則,強化紀律性。

  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金融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必須做好六項工作。

  第一,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樹立質量優先、效率至上的理念,更加注重供給側的存量重組、增量優化、動能轉換。要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要改善間接融資結構,推動國有大銀行戰略轉型,發展中小銀行和民營金融機構。要促進保險業發揮長期穩健風險管理和保障的功能。要建設普惠金融體系,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推進金融精準扶貧,鼓勵發展綠色金融。要促進金融機構降低經營成本,清理規范中間業務環節,避免變相抬高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第二,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要把主動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學防范,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著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著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要推動經濟去杠桿,堅定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控總量的關系。要把國有企業降杠桿作為重中之重,抓好處置"僵尸企業"工作。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要樹立正確政績觀,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終身問責,倒查責任。要堅決整治嚴重干擾金融市場秩序的行為,嚴格規范金融市場交易行為,規范金融綜合經營和產融結合,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強化金融機構防范風險主體責任。要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健全符合我國國情的金融法治體系。

  第三,要堅定深化金融改革。要優化金融機構體系,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完善外匯市場體制機制。要完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優化股權結構,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強化風險內控機制建設,加強外部市場約束。要加強金融監管協調、補齊監管短板。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強化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范職責。地方政府要在堅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權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統一規則,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金融管理部門要努力培育恪盡職守、敢于監管、精于監管、嚴格問責的監管精神,形成有風險沒有及時發現就是失職、發現風險沒有及時提示和處置就是瀆職的嚴肅監管氛圍。要健全風險監測預警和早期干預機制,加強金融基礎設施的統籌監管和互聯互通,推進金融業綜合統計和監管信息共享。

  第五, 要擴大金融對外開放。要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穩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要積極穩妥推動金融業對外開放,合理安排開放順序,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有利于增強金融有序競爭、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的機制。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金融創新,搞好相關制度設計。

  第六,做好新形勢下金融工作,要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金融改革發展正確方向,確保國家金融安全。要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建好金融系統領導班子,強化對關鍵崗位、重要人員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要扎扎實實抓好企業黨的建設,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加強黨性教育,加強紀律教育,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要大力培養、選拔、使用政治過硬、作風優良、業務精通的金融人才,特別是要注意培養金融高端人才,努力建設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金融人才隊伍。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遵循金融發展規律,堅持底線思維、突出問題導向進行科學謀劃,為做好新形勢下金融工作、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實踐指南。

  

  二、會議精神解讀 

  會議的核心精神,與今年4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國家金融安全"一脈相承。國家金融安全的主線是利益,而本次全國金融會議則旨在促進新形勢下國家利益、人民利益和金融行業利益的協調統一。通過提振金融監管效率、規整金融市場秩序、明確金融職能引導,本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以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的金融服務需求為目標,以維護金融底線、助力國家戰略為前提,以優化金融行業的資源配置功能、管控系統性金融風險、完善金融之于實體的造血機制為內容,實現了中國金融改革"穩健的突破"。

  本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突破是歷史性的,鏈式反應之后,中國金融生態將發生長期變化;突破又是漸進性的,中國"金融+"的內生演化將在政策指引之下穩健推進。這種"穩健的突破",于中國而言,是一種務實的選擇,符合中國國情、針對中國問題,合乎中國利益。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之后,改變將會漸次發生,中國金融的成長之路將更趨健康,中國經濟的逐夢之途也將由此更加陽光燦爛。

  1、三大突破應時而出。

  金融究竟是什么?金融到底應該怎么辦?這些基礎性問題對于轉型中的中國而言,始終舉足輕重。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給出了重要答案。

  第一,將金融事業定位在"國之重器"的高度。

  無論從會議召開時間、參與層次,還是從會議通報的言辭之間,都能捕捉到一個信息,金融的地位拔高了。金融不僅是一個重要行業,更是國之血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李克強總理則直言不諱地指出:"金融是國之重器"。金融地位的拔高在抬升了金融系統重要性的同時,再次明確了金融改革開放在方向性上"開弓沒有回頭箭",金融風險管理則在嚴肅性上"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第二,將金融安全從技術層面提升至戰略層面。

  本次會議首次將金融工作主題確定為"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體。這與國家金融安全的要義相一致,即在技術性的基礎上更強調戰略性,在"術"的層面之上更強調"道"。"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金融安全的屬性抬升無疑使得促成安全的方式更加靈活多樣,不拘泥于任何所謂金融行業的"既有經驗",這意味著中國金融問題的解決將更注重國家利益、人民利益和行業利益的協同,不以技術成敗論英雄,不以短期得失論進退。

  第三,將金融發展從行業維度提升到國策維度。

  當今時代,金融對社會發展的滲透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金融對國家運勢的關鍵作用不斷凸顯,因此,金融發展,茲事體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高度,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以高度的責任心、使命感、緊迫感,齊心協力,勤勉盡責,堅定不移推進金融改革發展"。金融發展是長期命題,注重發展,必然需要配套機制建設,正因如此,本次會議強調"要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金融改革發展正確方向",正式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主導金融監管協調,并注重"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避免短視化行為"。

  2、三種統籌穩健務實。

  金融的增長之"術"講究專業制勝,金融的發展之"道"則強調平衡制勝。服務實體、改革開放和風險管理"三位一體"的金融職能本身就是平衡之道的體現,而更深層次看,穩中有進的金融發展更需要貫徹、踐行三種統籌。

  第一,統籌改革內容與推進時序。

  中國金融改革的內容是明確的,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綜合化經營、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人民幣國際化、系統性風險管控等,該做什么一目了然,關鍵是改革順序的安排,既要兼顧國內基礎和國際形勢,更要考慮政策互動和市場心理。

  過去的一系列經驗教訓充分表明,穩健漸進、試點先行的模式更加有彈性、可把控、易推廣。因此,本次會議進一步強調并體現了對金融改革順序安排的統籌考慮。在監管改革方面,會議并沒有推出此前熱議的激進方案,而是選擇了一個務實可行、高效集約的方案,在保留并完善現有監管格局的基礎上,實現了監管協同機制由虛向實的轉變,并強調了監管方向從機構監管向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的重心轉移。這種漸進有序的監管改革路徑既有望解決當前系統性風險管理面臨的一些問題,又為后續綜合監管引領綜合經營的破局預留了空間。在金融對外開放方面,會議更是直言不諱地強調"合理安排開放順序",這意味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可兌換這三大開放政策,都將在長期穩中有進的前提下,選擇"有進有退"、"短退長進"、"進退有序"的相機抉擇模式,彼此呼應,短期有所取舍,長期整體協同。

  第二,統籌利益總量與分配結構。

  做大總量、做優結構,是金融戰略作為"國策"的核心要義。就總量而言,回歸本位、遠離風險、避免危機,才能長期做大。就結構而言,突破小我、顧全大局、激活潛力,才能全面做優。特別值得強調的是,將金融上升為國策之后,金融的利益就不再只是金融行業的利益,更是國家利益、人民利益。因此,本次會議再度強調了"讓利于民、讓利于實體"的引導方向,"要促進金融機構降低經營成本,清理規范中間業務環節,避免變相抬高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此外,以國家利益為本,就更需要看淡短期商業利益,注重長期發展利益,因此,本次會議再次明確了金融資源配置的重要方向,"要建設普惠金融體系,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推進金融精準扶貧,鼓勵發展綠色金融"。

  第三,統籌金融人和金融事。

  既然金融事業已經上升為國之重器,那么,對金融人的要求也不能停留在技術層面。金融地位的拔高,在人的層面也有雙向體現,本次會議明確提出"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加強金融知識學習,努力建設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金融人才隊伍",讓行政官員更懂金融,讓金融人才更懂國策,這實際上為金融國家戰略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3、三大效應有望釋放。

  正因金融地位得以拔高,所以金融改革才會選擇更加穩健、務實、有序的節奏,而理解本次會議,也更需要從短視的技術層面上升到長期的戰略層面。我們認為,本次會議意義深遠,而改變將會漸次發生,三大效應有望逐步釋放。

  首先,重點明確的風險管控將帶來綜合監管效應。

  金融穩則經濟穩、國家穩,本次會議提出要"整治金融亂象",這種措辭再次表明了金融監管趨嚴的緊迫性和嚴肅性,而當前監管任務落實的主要抓手則是"去杠桿"和"控風險"。本次會議強調"要把國有企業降杠桿作為重中之重,抓好處置僵尸企業工作","要堅決整治嚴重干擾金融市場秩序的行為,嚴格規范金融市場交易行為,規范金融綜合經營和產融結合,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強化金融機構防范風險主體責任"。陣痛不可避免,監管執行的決心不可動搖,綜合監管效應將漸次顯現。

  其次,穩中有進的改革開放將帶來長期鯰魚效應。

  將金融拔高為"國之重器",將黨置于領導金融發展的核心地位,這意味著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大趨勢將更加不可動搖,任何利益藩籬都無法阻擋改革推進,任何市場亂象都無法干擾穩步開放。穩中有進的金融改革開放長期內將提振全要素生產率,為中國經濟走出"L型"蟄伏奠定基礎。金融是一池活水,活水總會流向價值洼地。本次會議也點明了金融戰略重點扶持的方向,要"做好對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重大改革舉措、重大工程建設的金融服務","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金融創新,搞好相關制度設計","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積極有序發展股權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拓展保險市場的風險保障功能。優化金融資源空間配置和金融機構布局,大力發展中小金融機構"。重點方向的重要突破將帶來鯰魚效應,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第三,務實有效的政策搭配將帶來政策協同效應。中國經濟金融有典型的中國特色,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天然就有內在聯系。因此,本次會議并未就金融論金融,而是注重財政與貨幣的內在互動,要求"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要樹立正確政績觀,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終身問責,倒查責任"。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搭配實施的背景下,金融監管和政績引導的同步增強將有助于政策協同效應的顯現,為中國經濟"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統籌實現創造有利條件。

  

  三、這次會議上傳遞出的一些重要信息 

  對本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我們認為有七大重要信號,其中很多與此前的市場預期存在巨大差異,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1、會議規格"頂配","防風險"基調突出

  關于本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規格,遠高于以往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以往的金融工作會議是總理講話,本次則是由習近平講話,同時有五名政治局常委出席,規格空前,反映出政策層對本次會議的重視程度之高。

  本次會議的一個基調是"防風險",無論是從對防范系統性風險的定調,還是從對待資本項目可兌換、互聯網金融等的理性態度,都能反映出高層的"防風險"的態度。

  本次會議是十九大之前最為重要的一次會議,可以預計,會議中的一些重要表態與政策方針將成為"十九大"的內容。

  2、從"金融去杠桿"切換到"經濟去杠桿"

  2016年底以來,特別是2017年4月以來,"去杠桿"的核心似乎是"金融去杠桿",特別是以銀行業為重點的一系列去杠桿嚴監管。但此次會議盡管是"金融工作會議",對于"去杠桿"的提法卻是"經濟去杠桿",這與市場的理解存在重大差異。

  此次會議通稿中明確指出,"要推動經濟去杠桿,堅定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控總量的關系。要把國有企業降杠桿作為重中之重,抓好處置僵尸企業工作。"反而,通稿中關于金融部門并未表示"去杠桿",而是強調嚴監管。

  金融杠桿從何而來?風險又在哪里?這其中邏輯并不深奧,但是實踐操作起來的疊加因素就非常多。

  加杠桿本質就是加負債。金融業天然具有加杠桿的動力,這是因為金融機構自有資本金較少,需要通過主動負債吸收資金、做大資產規模來賺取利差。我國利率市場化完成后、利差被壓縮的形勢下,就更是如此。

  以銀行為例,一邊通過負債端吸收公眾存款、發行理財產品,一邊通過資產端配置貸款、債券和非標準化資產,賺取利差。在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下,只要有利差可賺,銀行就盡可能的擴大規模。

  金融加杠桿,理想的情況是投向實體經濟,滿足實體的債務融資需求。但在實體經濟杠桿率不斷攀升、投資回報率邊際下降的時候,資金就會回到金融體系內自我空轉、自我膨脹,也就是"脫實向虛"的現象。

  上述情況說明,中國高杠桿率的根源,并不是金融體系,而是在于"僵尸企業"、地方政府等軟約束主體。盡管2016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了"去杠桿方面,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但是2017年上半年"去杠桿"的重心卻放在了金融部門,這很容易導致對實體經濟的擠出效應:形成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根源是由金融部門造成的假象。

  很多專家認為,金融監管的核心是"加強監管以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而不是為了"去杠桿"。去杠桿應當更多的從"本源"去著手,而不是"舍本逐末"。此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再次強調"國有企業降杠桿作為重中之重",中國高杠桿率問題有望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3、"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監管協調體系升級到2。0版本

  本次會議明確指出,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業界對此有幾點理解:

  一是之前市場傳聞的監管機構改革方案多數被證偽。此前市場預期"一行三會合并"、"雙峰監管"等監管機構改革方案,但從最終落地來看,采用了最符合中國實際的方案:在國務院層面設置統籌監管機構,一行三會仍然相對獨立。

  二是"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是2013年設立的"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的升級版,從以前的"水平協調"到現在的"垂直協調",監管協調體系正式從1。0版本升級到2。0版本。這實際上也意味著,此前"一行三會"自行協商的效果并不理想,需要有更高的層面進行統籌。

  三是此次會議明確"加強金融基礎設施的統籌監管和互聯互通,推進金融業綜合統計和監管信息共享",監管統籌將更多地集中在基礎設施、統計、信息等方面,與業界一直強調金融體系應當有"統一的后臺"一致。

  四是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是否會影響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從政策初衷考慮,應當只是將央行的宏觀審慎監管職能納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但在執行過程中,是否會削弱央行貨幣政策獨立性仍然值得觀察。

  4、首次確認"機構監管"變為"功能監管、行為監管"

  在過去分業監管體系下,"一行三會"的監管模式均為"機構監管",即"一行三會"僅監管自己審批的機構,這一方面導致"父愛主義",對于自己審批的機構過度溺愛,同時另一方面導致市場分割、監管真空、監管套利。

  此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確認監管模式為"功能監管、行為監管",這是首次在如此高規格的層面對監管模式的改變進行確認,標志著"機構監管"將成為過去式,這是監管模式的重大轉變。盡管"混業監管"從來沒有被官方認可,但"功能監管、行為監管"意味著,"一行三會"的監管對象必然將出現交叉,因為金融機構確實已經"混業經營"。這意味著,"父愛主義"、"監管真空"、"監管套利"等一直存在的監管問題有可能得到根本改善。

  5、"中小金融機構"被意外支持,"互聯網金融"被意外抑制。

  本次會議有一處對比很有趣,對于市場熱炒的"互聯網金融",此次會議持抑制態度;而對于被市場普遍看空的"中小金融機構",此次會議卻大力支持。

  之前,金融市場一直較為熱門的互聯網金融等已經成為2016年以來的熱點詞匯,但此次會議對互聯網金融僅涉及一句"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層的表態明顯負面,這驗證了政府對于防風險的重視態度。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次會議對于"中小金融機構"的態度十分積極,這與2016年底以來的市場感受完全相反。此次會議中,習近平強調"發展中小銀行和民營金融機構",李克強指出"大力發展中小金融機構",而2016年底以來,金融機構中最受傷的是城商行、農商行、民營金融機構。此次高層的表態,有望扭轉"只扶持大金融機構"、"國進民退"的市場預期。

  6、"資本賬戶開放",方向不變、節奏放緩

  本次會議指出,"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穩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而之前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說法則是,"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因此,不難看出,前后關于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大趨勢并沒有發生改變,但是在節奏上卻已經突出強調了穩中推進,這同樣符合本次會議"防風險"的基調。

  我們的理解是,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時期,對于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態度是非常積極的,但經歷2015-2016年的金融市場特別是匯率市場波動,政府開始認識到"方向重要,節奏也重要",不再盲目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

  可以預期,未來資本賬戶開放仍然是必然方向,"債券通"等仍然會繼續推進,但是對于風險較高的短期資本流動等仍然將采取相對保守的態度,避免因為資本賬戶開放導致金融系統性風險。

  7、歷史再次重演,貨幣政策不會收緊

  回顧歷史,我們發現2016-2017年與2013-2014年的貨幣政策和監管演化有極高的相似度:

  第一,先通過"緊貨幣"防風險。2013年下半年通過貨幣政策緊縮治理"非標"("中性貨幣"到"緊貨幣"),2016年下半年-2017年4月通過貨幣政策回歸中性實現"金融去杠桿"("松貨幣"到"中性貨幣")。

  第二,金融監管協調加強。2013年底-2014年初,包括設立金融監管部際聯席會議、國務院統籌發布107號文等,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等加強金融監管協調。

  第三,"嚴監管"的出臺滯后于貨幣政策的收緊。2014年上半年出臺127號文、140號文等,2017年上半年銀監會出臺"三三四"自查等均滯后于各自的貨幣政策收緊。

  第四,"嚴監管"之后,貨幣政策邊際放松。2014年上半年是從"緊貨幣"到"中性貨幣",貨幣政策放松;而2017年5月之后,則是從"收緊趨勢"到"走平趨勢",貨幣政策的一階導數發生邊際放松。

  總結起來,從貨幣政策來看,2013-2014年的貨幣政策軌跡是"中性貨幣(2013年上半年)-緊貨幣(2013年下半年)-中性貨幣(2014年)";2016-2017年的貨幣政策軌跡則是"松貨幣(2016年8月前)-中性貨幣(2016年8月-2017年5月)-中性貨幣(2017年5月后)",而不會是市場普遍預期的"央行將繼續緊貨幣"。

  在本次會議中, 可以用四個證據來印證央行貨幣政策邊際變化:

  一是"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改變為"穩健的貨幣政策"。加上"中性"是在2016年四季度,之后貨幣政策開始持續收緊,此次去掉"中性"可能意味著沒有進一步收緊的必要。

  二是此次會議中多次強調"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這在2016年四季度以來非常罕見。回顧歷史上提"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時期是2014-2016年,正是貨幣寬松時期。盡管我們認為貨幣政策重回寬松的可能性為零,但強調"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至少意味著貨幣政策不可能再緊縮,因為貨幣政策緊縮必然導致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進一步上升。

  三是此次會議多次強調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直接融資。從實體經濟融資結構看,2016年四季度貨幣政策收緊以來,企業融資方式幾乎只剩下了"信貸",這與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直接融資的方向是完全違背的。如果貨幣政策進一步趨嚴,中國金融結構重回利率市場化之前、單純依賴信貸模式將難以避免。

  四是盡管此次會議沒有明確提"避免處置風險引發的風險",但會議中"防范金融系統風險爆發"的態度極為明確,特別是強化了央行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范職責。在這種情況,"激進式去杠桿"、"危機式市場出清"、"去杠桿硬著陸"不可能發生。在監管已經趨嚴的情況下,貨幣政策由"中性"到"緊縮"有害無益。

  

  四、結合交投集團實際的幾點思考 

  作為最大的省屬國有企業的省交投集團公司,我們如何利用好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透露出的重要政策利好,認真貫徹落實好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特別是貫徹落實好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呢?我有如下幾點粗淺的思考:

  第一,金融回歸本源,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貨幣政策繼續維持穩健,努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等,對集團持續發展是利好。集團要善用所積累的融資經驗及這些年在資本市場贏得的聲譽和影響力,積極拓寬融資渠道,有效控制融資成本,包括置換前期一些相對成本較高的融資資金。

  第二,積極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直接融資,穩步推進股權融資,幫助一些有發展前景但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通過"債轉股"方式脫困發展。我們交投不是"僵尸企業",而是有發展前景但又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我們要利用好這次會議釋放出的這一政策利好,積極與金融機構合作,通過"債轉股"方式,助力集團走出暫時困境。

  第三,會議強調經濟去杠桿,嚴控金融風險,要劃清政府與企業的邊界,嚴格控制政府債務增量。作為交投集團來講,我們要理直氣壯地把自己作為市場主體,不要在政府與市場之間"騎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劃清政府與企業的邊界,真正把自己當成企業來辦。把自己真正當成了企業,我們才能按企業的發展要求、按企業的運作規則,要求政府理順體制、要求政府賦予企業發展應有的政策與支持。這次會議也應該說給我們提供了一次比較好的契機。

  第四,經濟去杠桿,對象我們這種政府本身投入不足、應有的補償機制又沒完全建立起來的投融資平臺企業而言,因為我們的資產負債率不斷升高、在一個不短的時期內運營效益又不可能根本改觀、經營現金流相對短少,其影響還是比較大的,這意味著我們也是高杠桿、高風險企業。現在來看,解決企業高杠桿,降低資產負債率途徑只有一個,那就是增加企業的凈資產。增加企業的凈資產又有多種路徑,比如說,可以對我們的資產進行評估,通過評估來增加資產凈值(當然對資產進行評估是有條件的);也可以請求政府給企業注入資本金或優質資產;還可以利用國家現在鼓勵的政策,與金融機構合作實施"債轉股";最后也可以通過財務運作來暫時緩解因資產負債過高的困境。解決企業高風險的辦法也只有一個,那就是增加企業的現金流,特別是經營現金流,做大公司的收入規模,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一方面通過我們的自身努力,增大收入規模,降低費用成本;另一方面則是政府的扶持支持,包括政策支持、理順體制、創新機制。要解決集團公司高杠桿、高風險問題,其根本途徑有兩條,一是繼續通過財務運作,解決治標的問題,延緩風險發生時間,另一個方面則是治本,那就是盡一切辦法增加集團公司的凈資產,同時爭取省政府支持,建立平衡補償機制。我們自己也要強化經營管理理念,提升企業的品質和績效,迅速提升公司的經營現金流。通過雙管其下,徹底解決公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根本上化解集團的債務困境和經營風險。目前我們利用各種財務手段運作(包括名股實債方式),將資產負債水平控制在了一個適度范圍;通過一些財務方法(包括延期支付利息、依托項目借新還舊、通過特殊財政政策將財政資金變為收入、按事業單位方式不計提折舊等)改變經營收入規模過小、經營現金流不足問題。這些都只能暫時延緩問題發生時間,而不能從根本上來解決實際問題;我們也就"債轉股"方式正與多家金融機構商量,但真正意義上的"債轉股"方案形成還比較困難,我們正在努力爭取;省國資委計劃對省屬企業進行資產清理,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爭取國資委支持對我們全資及控股路段資產進行一次全面評估,合理合法地增加集團公司的資產及凈資產,以有效改善資產負債結構。

  此外,國家鼓勵支持中小銀行的發展,支持保險業務發展等,我們也可積極介入相關行業,做大集團的金融板塊。

Copyright 2017-2020 婁底市交通建設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17008243號

主辦單位:婁底市交通建設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湘中大道20號 郵編:417000

技術支持 陽光科技 |

湘公網安備 43130202000147號